发布时间:2024-09-13 08:49:04 来源:靖边新闻网 作者:休闲
近日,新疆喀什2023“帕米尔之声”第二届国际民族音乐节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帕米尔景区精彩上演。曹晓传高原之上,宁推能留能流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交融,化润把塔吉克族的疆有精品音乐、舞蹈,流通力作融入当代科技新技术、导演动文艺术编排新理念,曹晓传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宁推能留能流创新发展。据悉,“帕米尔之声”国际民族音乐节是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联合喀什地区和塔什库尔干县(下称“塔县”)打造的一张文化艺术名片,特邀中国旅游集团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作为活动承接主体,由公司执行董事曹晓宁担任总导演。
曹晓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质量推动文化润疆,要扎实贴近受援地群众,充分挖掘和创造性继承民族传统文化,让传统艺术融入现代文明,打造出在当地留得下、能持续进入市场流通的精品力作。“这是文艺工作者和央企坚定不移的责任和担当。”他补充。
曹晓宁(左二)为演员和主创团队讲解音乐节的剧本思路
让传统民族文化焕发国际影响力
记者:2023“帕米尔之声”第二届国际民族音乐节吸引了大江南北的观众前来观看,请您用三个关键词概括本届音乐节的亮点。
曹晓宁:团队深入塔县40多天,用《冰山天路印回响》《雄鹰凌空谱新章》《雪峰载歌共家园》三个篇章,创作并精心演绎了12个全新艺术节目,呈现了塔什库尔干县各族群众的新时代风貌。我觉得音乐节可以用下面三个关键词概括:
一是原创。音乐节普遍倾向于请明星“大咖”,呈现美轮美奂的特效场面大拼盘。但我们不搞明星阵容,不做现成节目的搬运工,在原创下了功夫。团队用10多天深入塔县采风,了解塔吉克族的历史和生活方式。这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最终决定找景区普通工作人员上台演出。除了19名文工团专业演员,剩下130多名演员,都是懂弹唱、会跳舞的当地村民。我们想让他们演唱原创作品,唱自己的歌,唱出文化自信。这也是一次新尝试和“冒险”,但最后整场演出很顺利,这说明村民也可以是艺术家。
二是传承。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用“扬弃”的方式进行演绎,体现作品的引领性。这次音乐节,我们用现代文明重新演绎传统民族文化。比方说,塔吉克族有坐地弹唱的传统。但在演出时,我告诉演员们要站起来演奏,展现出饱满的状态,才能打动观众。我不希望随着音乐节的结束,这些演出作品就戛然而止,或者储存在博物馆。真正想打造的,是能够传承的作品,既要在当地留得住,又能持续进入流通领域,不断到各地巡回演出,产生更大价值,从根上解决民族文化传承和创造性发展的问题。让这些作品产生国际影响力,是我的理想。
三是融合。这次和塔吉克族的群众深入接触后,发现这里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十多年前我来过新疆,条件还相对落后。这是我第一次到塔县,和我印象中差别很大,老百姓既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也享受着电器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生活“软硬件”日新月异。这次音乐节,我们整合了不同文化。例如在节目《与深圳同行走进新时代》中,把电声和民乐相结合。这是为了表现援疆作的新作品,一开始独立表达不同音乐动机,而后逐渐相融,最后现代的电声与古老的塔吉克民族音乐有机结合,紧密环绕在一起。
激发文化自信是文化润疆的重要目标
记者:不久前召开的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指出,要持续深入推进文化润疆。您认为这次音乐节,如何起到文化润疆的效果?
曹晓宁:国家倡导文化润疆,这次音乐节是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的一次尝试和探索。除了在舞台搭建、灯光舞美效果等“硬件”方面以高规格、高标准投入,我们下大力气在文化自信上下功夫。
这次音乐节,我们沉下心来,踏踏实实为文化润疆做了点事情。真正实现文化润疆,就得让文化产品在受援地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正如我前面所说,要打造原创的、能留得下、能进入流通领域的精品力作。这次音乐节,汇集了大江南北的观众。在晚会演出结束后,所有来自当地的演员、工作人员都很激动,没想到效果这么好。有的说通过这次音乐会,更新甚至重塑了对音乐、舞蹈的运用理念,对未来演出很有帮助。这也说明,这次音乐节开始在当地留下一些东西,生根发芽。
留得下之外,还得让作品进入流通领域,体现国际影响力。从塔县的地理位置看,这里“一县邻三国”,与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接壤,古丝绸之路贯穿其中,是中国和巴基斯坦重要的国际通道。同时,这里聚集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具有文化多样性。这次音乐节展现新疆开放自信的新面貌新气象,积极打造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载体,努力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我也期待,未来这次音乐节能够到各地巡回演出,在国际上获得更大的反响。
援疆工作不仅要“塑形”,还要“铸魂”。新疆是个好地方,每年前来的旅客众多。我们希望旅客来到后,不仅是看山看水吃肉,还能有一些记得住的东西。文学艺术是感情的学说,文艺作品是感情的产品,文旅融合的核心就是要讲好文化的故事,让游客沉浸享受其中。这一点,在以前打造和运营深圳“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华侨城等景区就有体会。一个景区能让人记得住,除了有风景,更要有文化和故事。
创造性发展民族文化是一辈子的事
记者:您从事文艺创作多少年?接下来有什么目标和计划?
曹晓宁:我从事导演、景区策展和运营三十多年。从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歌舞团当导演,再到深圳锦绣中华的艺术总监,后面去美国中旅投资有限公司工作、回国创业,我经历过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背景,一辈子都和文化旅游打交道。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应该全社会共同参与。广东对口支援新疆,深圳帮扶塔县。作为深圳市民,我能依托这次音乐节参与到文化润疆的工作中,当好公益事业的组织者,这是广东和深圳援疆给我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让我能继续从事喜爱的工作,执着于自己的事业。
我今年60多岁,但我不打算休息。我还想继续参与到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工作中,这是一辈子的事情。老龄化是目前社会的一个大趋势,现在都在谈做好养老服务。老年人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他们还有强烈的精神需求,需要被承认、被“看见”。我想尝试面向老年人打造一个度假村,叫芳华记忆村。在芳华记忆村内,用歌曲、照片、影视等呈现他们参与国家建设筚路蓝缕的历程,创建属于他们这代人的精神家园。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不能被忘记。
人物简介:
曹晓宁,资深文旅专家,著名舞台剧出品、制作人,导演;管理学博士,国家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美国利伯提大学客座教授。曾获“中国优秀创新企业家”、美国比华利市政厅授予“国际文化贡献奖”、中国舞蹈艺术“突出贡献舞蹈家”等荣誉称号。
曹晓宁是中国第一批文化主题景区深圳“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等景区最早的核心策划创始人之一,曾担任过200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艺术指导,1997年深圳庆祝香港回归文艺晚会总导演。创作的《功夫传奇》、《新白蛇传》、《梦幻漓江》等八部作品,成为常态旅游演艺剧目。
【记者】袁瀚
【通讯员】广东援疆
【来源】南方农村报
相关文章